修改行业规章部分资在银保迎新 外务料华银监会机遇废止
近日发布的银保迎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取消了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外资持股比例限制,监会机遇实施内外资一致的废止股权投资比例规则。专家和外资金融人士认为,修改行业此举为外资投资入股中资银行提供了稳定的部分政策预期,为内外资创造了统一、规章公平、外资务料透明的银保迎新规则体系,外资机构在华银行业务料迎“新机”。监会机遇
首先,废止实施内外资一致的修改行业股权投资比例规则,不再把外资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来看待,部分为其全面打开了极具潜力的规章中国市场空间。尤其是外资务料删去“关于单个境外金融机构及其关联方作为发起人或战略投资者向单个中资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作为战略投资者向单个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银保迎新投资入股比例不得超过20%、多个境外金融机构及其关联方投资上述机构入股比例合计不得超过25%的规定”,意味着未来外资的控制权或经营自主权会显著提高,从而大大提升了外资机构在华发展的预期和信心。
其次,在实施新的股比规则之后,未来在外资银行业务准入层面的内外资一致性也值得期待,外资银行业务范围有望大幅扩大,尤其是更多专业的外资资管机构正加速“进场”。
据了解,外资在华银行业务布局中,银行资管业务市场最受看重。有机构预计,中国资产管理规模在2019年会成为全球第二大。在全球十大资产管理机构中,以银行作为主体或者以银行为母公司的机构有5家。因此,外资在华银行资管业务的布局正全力加速。
实际上,庞大的中国金融消费市场正成为不少外资金融机构的强劲增长点。数据显示,上半年,渣打集团在中国内地的税前基本盈利同比增长62.8%;恒生银行上半年在中国内地实现税前盈利2.59亿元,同比增长266.7%。
业内人士认为,外资机构在资管、私行等业务方面的丰富经验,将成为其在华发展的“竞争法宝”。未来随着外资银行业务范围的逐步扩大,其在华“吸金”能力不可小觑。
不过,中国金融业开放不断扩大,对于外资机构而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外资金融机构应考虑如何选择适当方式、适当策略进入中国市场,以避免“水土不服”。专家认为,现阶段外资机构在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并非持股比例和业务牌照限制,而是本土化问题。直接把海外模式搬到中国是行不通的,开放并不是简单的持股或合营。未来外资在华银行业务模式需要针对具体业务、不同区域,制定差异化的经营策略才能产生“化学反应”。
此外,扩大开放并不意味放弃审慎监管。全球各国对于金融领域的监管和限制都非常严厉,如何适应中国金融监管环境对于外资金融机构也尤为重要。
(记者 陈莹莹)
标签:银保监会|外资在华银行责任编辑:陈子汉 陈子汉(责任编辑:百科)
- 市审计局以高质量审计护航乡村全面振兴_
- 凯氏定氮仪操作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 福建厦门发布民间借贷审判白皮书 涉众型网络贷款案件渐增
- 广东省农科院动科所专家团队赴清远开展灾后技术指导
- 中国消费者协会:警惕职业闭店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 重庆发布广告活动负面清单 买卖野生动物成广告“禁词”
- 深圳测评8家生鲜电商:安全达标 水产品不足秤
- 福建出台办法 重大行政执法决定须先进行法制审核
- 全国先进工作者王帅 :躬耕杏坛三十载 甘做教育燃灯者
- 北京丰台:拉网排查冷冻仓库
- 尿嘧啶标准品:精准测量,确保数据准确
- 天津和平:扎实推动食品安全工作
- 【全国防灾减灾日】遭遇地质灾害 如何科学避险?
- 黑龙江稳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